主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通稿

走进美丽黔西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

  8月9日至14日,教育部2023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入选团队之一——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“桐文”普通话推广团队,奔赴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,开展推广普通线日晚,该校“桐文”普通话推广团队到达黔西市,在项目动员培训会上,团队指导老师再次明确了此次活动的主题,队员们讨论完善了活动方案,并结合各自的专业特长,领取了相应的工作任务。

  夏日清晨,黔西乡村的小路蜿蜒如带,远处云白风清,群山青绿似黛,炊烟隔江而起,袅袅于山水之间;田园里是成熟的瓜果、农人明媚的笑脸,处处是生机蓬勃的景象。

  桐城师专推广普通话志愿服务团队“黔西行”系列活动现场。8月10日上午,团队成员深入本次活动的第一站——黔西市新仁苗族乡,宣传推广普通话。时值每周一次的集会,乡村街道上车水马龙、人头攒动,队员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老人、妇女和儿童进行了随机调查,并发放普通话宣传册。在新仁苗族乡乡政府机关,队员们深入每一个办公室,开展问卷调查。针对调查问卷反馈情况,培训教师对原有培训内容进行增删,对新仁苗族乡干部在学习、使用普通话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,重点纠正了他们平舌音、翘舌音发音严重不分的问题,取得较好效果。

  桐城师专推广普通话志愿服务团队“黔西行”系列活动现场。8月11日上午,团队两名指导教师、八名学生来到洪水镇解放村村委活动室,里面已经坐满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老人和儿童。团队成员首先用当地方言唱了一首儿歌,赢得一片欢声笑语,大家之间的距离感被渐渐消除。随后,队员们教村民用普通话朗诵诗歌,在这个过程中,村民们说普通话的缺陷充分显露,队员们就此开展专题培训,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,激发村民们学习、使用普通话的热情。

  当日下午,该团队赶赴距离解放村两里开外的一处红色教育基地——红二、六军团临时指挥所旧址。团队成员采访了红军后裔代爷爷,代老向大家动情讲述了当年红军的革命事迹,同时希望“推普”团队能够利用普通话优势、传播红色故事的强烈意愿。为满足代爷爷的心愿,团队成员现场拍摄了一段视频并上传抖音平台,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引流,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片红色热土。

  8月12日上午,该团队来到洪水镇附廓社区,举办“如何推广传播普通话”专题座谈会,社区居民诉说自己在子女教育、直播带货中,因不会说普通话带来的烦恼。他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:会说普通话,走遍天下都不怕。团队队员结合社区居民学习、使用普通话的现实需求,现场给出了学习、练习“说普通话”的建议。

  当日下午,该团队在街区宣传推广普通话,遇到来自其他院校的贵州籍在校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,双方约定:来年的暑期共同加入“推普”活动行列。因为有了新伙伴的加入,团队成员底气更足、眼界更宽,对明年暑期实践活动充满了期待。

  桐城师专推广普通话志愿服务团队“黔西行”系列活动现场。8月13日上午,该团队与洪水镇附廓社区学龄儿童交流,开展以“找准正确发音,读好伟人诗词”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。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,当地儿童热情参与,练习发音,用普通话诵读了《七律•长征》。

  8月14日上午,该团队再次到洪水镇政府,为该镇公务员们送上一堂《关于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及如何纠正语音》的专题讲座。当日下午,团队队员们到文峰街道塔山社区,和小朋友们展开联欢,参加诗词朗诵、儿歌串唱、击鼓传花等活动,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。

  此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,让团队成员们对实施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项目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。大家认为,推普助力乡村振兴,既要做好推广、使用普通话工作,还要加强方言的整理、保护和利用工作,形成“普方共存”的可持续的语言生态环境,保护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,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。

  桐城师专“桐文”普通话推广团队的“黔西之行”,受到当地干群的欢迎和认可,团黔西市委公众号“青春黔西”和央视新闻贵州总站对此次活动及时作了跟踪报道。(童师)

×

扫一扫关注 集团官方微信